|
微针射频在皮肤年轻化、痤疮和痤疮瘢痕等临床应用规范详解微针射频(microneedle radiofrequency, MRF),是通过微针将射频能量传递至皮肤组织的一定深度,诱导胶原蛋白、弹性蛋白新生和透明质酸沉积,从而促进真皮重塑的一种治疗技术。市场宣传名也将其称为黄金微针,“黄金”是指针体用镀金膜包裹,呈金黄色而得名。 微针射频利用多根阵列排列的微针在预先设定的组织深度提供射频能量,很好地集合了微针的机械性损伤与射频的热损伤作用,能够精确控制治疗深度、且具有无色素性依赖、停工期短等治疗优势。目前,MRF在面部年轻化、痤疮瘢痕、寻常痤疮、脱发、腋臭、原发性腋窝多汗、膨胀纹、皮肤橘样变等多种皮肤问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Part.1 微针射频的作用原理 微针射频的使用实现了微针与射频的有效联合,具有射频加热和微针机械损伤的双重作用。要了解它的作用原理,我们要着重讲一下射频是怎么工作的。 射频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采用频率范围从3kHz至300MHz的电磁辐射电流,根据组织的电阻和电流密度,将电流转换为热能,在目标组织中产生电热反应,导致胶原蛋白变性,随后以胶原蛋白新生和透明质酸生成的形式刺激真皮重塑。 治疗时,射频电流从针体释放,不同阻抗的组织因其导电率吸收射频能量而升温,形成射频热凝固区(radiofrequency thermal zone, RTZs)。与剥脱性激光的柱状损伤区相比,射频能量产生的是金字塔形的射频热凝固区,与剥脱性激光相比,降低了感染、色素沉着等风险。射频能量不针对特定发色团,不被黑色素吸收,因此可安全地应用于所有的皮肤类型。微针长度、射频脉宽、射频能量与治疗部位的组织阻抗密切相关。阻抗直接决定了射频作用后产生的RTZ范围。 不同的个体、不同组织,甚至同一组织的不同层次其阻抗差别均很大,且皮温变化时,阻抗也在变化。温度越高,阻抗越低,电流聚集越强,加热作用越明显,痛感也越明显,越容易出现热凝固变性。真皮的阻抗比表皮小,射频能量不容易向上回传到表皮中,故可以保护表皮,同时真皮深层阻抗较大,局部产热更多,在深层出现的热凝区范围也就更大,而脂肪的阻抗比纤维/筋膜/韧带大,射频能量优先紧致而非溶脂,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和精准性。 微针射频治疗仪具有实时智能反馈系统(real- time intelligent feedback system, IFS),可通过实时测定组织阻抗,反馈控制电压及电流强度,维持针尖所处组织的温度,达到精确控制组织反应的目的。射频能量主要影响局部热损伤程度,与 RTZ 的大小关系并不密切。脉宽与热凝固区的高度、宽度及体积均密切相关,是治疗时关注的重点。部分射频微针系统还具有相位控制技术,可以同时控制多组电极,相邻电磁场之间产生斥力能量向深层垂直驱动到目标组织,实现皮下能量聚焦,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治疗。 ![]() 同时微针在角质层和真皮乳头层形成诸多微通道,提高透皮给药效率,刺激愈合级联反应发生。在此过程中,多种热休克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炎症细胞因子参与介导胶原蛋白、弹性蛋白新生、重塑以及细胞外基质透明质酸沉积,从而达到真皮重建。 Part.2 微针射频的分类 微针射频设备一般根据针体绝缘与否分为两大类: (1)绝缘微针:大部分微针针体被绝缘材料包裹,非绝缘部分仅限于针尖。治疗时,只有微针尖端有能量发射,导致真皮只在微针尖端小范围凝固;为使射频能量覆盖不同的组织层次,需要以不同深度治疗多次。 (2)非绝缘微针:针体采用非绝缘材料,射频能量沿整个针体传递,对组织进行容积加热,形成热凝固带,能够刺激更多胶原新生,同时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出血及疼痛。 ![]() ![]() 绝大多数MRF设备提供双极射频能量与不同材料的微针组合,为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另外,在此基础上,微针的数量、长度、进针方式,射频脉宽范围、能量范围的多样化,以及是否具有温控、皮肤阻抗反馈功能使得MRF设备层出不穷。本文列出目前主流应用较多的三个微针射频设备供大家参考。 ![]() Part.3 微针射频的治疗示意图 ![]() Part.4 微针射频的临床应用 4.1 皮肤年轻化 临床上,具有疗效较好和安全性较高等优势的微针射频在面部、眶周、颈部的年轻化应用已十分广泛。射频微针与单纯微针相比,其可在治疗中对真皮层加热形成微小热凝固带,从而触发皮肤创伤修复机制,引起胶原重塑。 此外,点阵射频微针还具有深度更可控、安全性更高、操控更智能等优势。多个研究表明,微针射频治疗全面部后皱纹改善明显、皮肤紧致、肤色改善,面部容积减少,中下面部提升,且能够持续至术后6个月。点阵射频的电极排列方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而言,集中模式用于改善整体面部光老化情况,均匀模式用于局部皱纹和毛孔的强化治疗。点阵射频的单极模式作用深度能达到皮下脂肪层,可用于改善面颈部脂肪堆积的问题。 在眶周年轻化应用上,微针射频可借助负压技术和双极射频与专用的眼周治疗头,能实现眼周的抗衰治疗,可避免压力、单极射频对于眼球区域的影响,具有安全和有效的优点。 在颈部年轻化治疗上,负压微针射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疼痛感轻,术后停工期短。针对面部老化患者进行长周期、多疗程的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有效性及保持期。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技术,点阵射频可以提供比无创射频更好的治疗深度与疗效,但也增加了患者治疗过程的疼痛程度。如何在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除了根据区域选择合适设备外,掌握各区域的治疗深度和脉宽、能量都是操作医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附上半岛黄金微针4.0的建议参数供大家参考。 ![]() 4.2 痤疮与痤疮瘢痕 除了单纯的痤疮与痤疮瘢痕外,临床上还有一定数量的痤疮患者存在痤疮与痤疮瘢痕并存的状态。微针射频具有更深的穿透性,选择性破坏毛囊皮脂腺,抑制毛囊炎症的发展,同时射频能量会对皮脂腺造成热损伤,减少皮脂排泄及改善痤疮的皮损情况,射频产生的生物效应及热刺激可以改善皮肤炎症,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进而使胶原蛋白重新生长和重排。 微针射频具有较低的炎症后色素沉着风险,而且治疗后红斑的持续时间较短。针对痤疮瘢痕的治疗需要深度精准可控,当萎缩性瘢痕可能达到皮下0.7mm时,必须达到这个深度以重建瘢痕下回缩的胶原纤维。一项研究比较了微针射频与非剥脱点阵铒激光治疗萎缩性痤疮疤痕的效果,发现两种方式的疗效相似,但微针射频更容易忍受,停工时间更短,而且对皮肤较黑的人更安全。也有研究显示,微针射频联合点阵CO2激光及乙醇酸、聚乳酸等对痤疮瘢痕治疗有一定的协同效果。综上,微针射频对于痤疮以及痤疮瘢痕,特别是深肤色的患者而言,是值得尝试的治疗手段。 4.3 膨胀纹(SD) 膨胀纹是由皮肤过度膨胀,胶原蛋白断裂形成的纹路,根据其产生原理,也可叫做肥胖纹、妊娠纹、生长纹、牵拉纹、萎缩纹。组织学特征是表皮变薄变平,表皮嵴变薄,黑素细胞正常或减少,真皮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变薄或收缩。它们首先表现为红斑性线状斑块,然后在后期表现为萎缩性白色斑块,激光治疗是近年来治疗膨胀纹的主要方法,但效果仍不十分理想,尤其是后者。在一项对比非绝缘微针射频和点阵CO2激光治疗治疗腹部膨胀纹的研究中,显示两组治疗效果相当,但微针射频组的疼痛感明显低于激光组。 4.4 腋臭/腋窝多汗症 腋臭也称为狐臭,主要表现为腋窝等褶皱部位在出汗后(特别是运动后出汗)常发散出有较强刺激性的难闻性异味,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遗传、细菌繁殖及大汗腺管异常增多等因素相关。腋窝多汗症是由于胆碱能神经支配导致汗腺过度刺激引起的腋窝部位异常多汗。汗腺中富含水分,微针射频可将射频能量精确作用于顶泌汗腺层面以破坏汗腺组织。多项研究表明,微针射频治疗腋臭/腋窝多汗症的效果确切,与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比较,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疼痛持续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于外观要求高,恐惧手术的患者,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Part.5 小结 微针射频通过绝缘/非绝缘针体以及独特的阻抗匹配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表皮,表皮创伤小,保留的皮肤屏障可加速皮肤的恢复,可减少感染发生、炎症后色素沉着或色素不足以及瘢痕的风险。 另外,射频不同于传统激光,射频无色素依赖性,在不同肤色的人种均可以获得相同的治疗效果,尤其适合深肤色的人种,且治疗后炎症性色素沉着发生率较低。微针射频应用灵活,治疗深度可以通过微针调控,从而精准地治疗不同皮肤层次所存在的问题。微针射频治疗后引起新的胶原纤维合成,并导致胶原重塑的过程可长达2~6个月,治疗效果持续时间较长。 PS:想了解微针射频临床应用的更多详情,可以参加《光电美容操作规范化精英会》进行学习,该课程将最新引进美迪迈相控微针的规范化应用教学。 |